-
本菌可有芽生现象,且芽茎底宽。再通过生化特性和基因测序可以确定为无绿藻。而中型无绿藻和小型无绿藻的区别在于生化特性不同。&nb
发布时间:2018-08-22 点击次数:98
-
人为性脂膜炎继发近平滑念珠菌感染讨论,近平滑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免疫受损患者或外科手术后,可能会引起系统感染,导致严重后果。&nbs
发布时间:2018-08-22 点击次数:77
-
在宿主内环境和药物的双重压力下,改变其胞外分泌酶谱、降低部分毒力,并增强耐药性。这些方面的微进化有利于适应宿主环境,并与宿主形成长期共存状态。
发布时间:2018-08-22 点击次数:117
-
银屑病作为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病理以角质细胞增殖过度及分化异常、免疫细胞浸润、血管生成异常为特点。&n
发布时间:2018-08-21 点击次数:62
-
通过对抑制剂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更进一步的探索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为发现新的相关基因以及治疗靶点奠定基础。&n
发布时间:2018-08-21 点击次数:71
-
最近发现的银屑病的生物标志物,位银屑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依据。通过基因表达
发布时间:2018-08-21 点击次数:111
-
随着疾病活动性增强,血流灌注增强,皮损部位灌注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我国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发布时间:2018-08-21 点击次数:78
-
观察分离于新疆的孢子丝菌复合体林创珠刺激小鼠树突状细胞后不同炎症因子分泌表达的特征,来初步预测该炎症因子的功能。&nb
发布时间:2018-08-21 点击次数:70
-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 
发布时间:2018-08-17 点击次数:131
-
对于此类患者,需要治疗前筛查,治疗中检测和预防,治疗后进行随访。如果发生再激活应该马上停药,及时进行治疗。
发布时间:2018-08-17 点击次数:82
-
蛋白是遗传物质功能的执行者,蛋白组学在银屑病中的研究帮助理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尤其对炎症通路在银屑病中发挥的复杂作用提供了更好的解释,并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方向。但是目前
发布时间:2018-08-17 点击次数:66
-
银屑病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新型长联编码在银屑病无损伤的表皮中呈高反应性,参与了信号传递以及蛋白的调控,其可调节炎症介质缠产生,
发布时间:2018-08-17 点击次数:72